:::

氣候變遷調適土地利用領域專區

壹、背景說明

(一)為健全我國因應氣候變遷能力,民國99年國家發展委員會(改制前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建立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推動機制,並成立「規劃推動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及行動計畫」專案小組,101年通過「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並依據103年核定之「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102-106年)」,分成8個調適領域,由各機關協力推動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

(二)嗣環境部(改制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依據「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規定,於106年報請行政院核定「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以下簡稱行動綱領)」,明確擘劃我國推動溫室氣體減緩及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總方針;107年與國家發展委員會等16個部會共同研擬「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107-111年)」,持續推動我國調適工作;110年推動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增列調適專章,強化氣候變遷調適能力建構、科研接軌及各級政府推動架構;112年2月15日總統公布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完備我國氣候法制基礎以順應國際趨勢。

(三)依據112年11月核定之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土地利用領域為7大易受氣候變遷衝擊領域之一,本領域推動調適工作之範疇包含國土空間規劃、使用管制及開發利用等層面,透過國土計畫之上位計畫指導,至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與都市設計落實、國家公園生態保育與推廣,乃至濕地、水環境營造、農地資源空間佈建等,導入多尺度及多面向調適行動。

貳、土地利用領域調適方案(112~115年)(pdf

 

目標 策略 措施 行動計畫
降低氣候變遷衝擊,促進國土利用合理配置 建構風險評估基礎
 
辦理國土計畫氣候變遷風險評估分析,指認高風險地區 2項
辦理農地脆弱度評估分析,指認調適熱點區位
因應極端降雨趨勢,城鄉地區導入多元調適策略 推動鄉村地區整體規劃納入以自然為本的調適策略 8項
落實都市計畫土地使用有關防洪、排水及滯洪等檢討
引導及鼓勵都市更新案件之基地保水相關設計
推動低衝擊開發規劃應用
辦理建築物及社區雨水貯集滯洪設施智慧監控系統之研究
加強流域承洪韌性,並整合環境及生態改善
推動雨水下水道建設結合都市總合治水策略
提升水資源儲蓄能力,降低乾旱衝擊 對應高風險地區之供水系統,規劃建置水資源回收中心及再生水廠 2項
因應極端高溫趨勢,提升建成環境調適能力 鼓勵公園綠化,調適都市微氣候 5項
落實建築節約能源設計及法制規範
推廣綠建築標章
推廣木構造建築
辦理都市熱島及都市風廊之應用性研究
強化自然生態系統調適 保育國家公園生態環境 2項
保育濕地生態環境
因應部門計畫強化氣候變遷調適能力需求,檢討國土空間規劃或土地使用管制 考量農地脆弱度評估成果,辦理鄉村地區整體規劃(農業生產及生物多樣性領域) 2項
配合開發多元水源需求,辦理土地使用分區檢討變更(水資源領域)

參、相關會議

時間 會議名稱 資料
111.07.20
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112-116年)土地利用領域第1次行政研商會議
議程 會議紀錄 簡報
111.10.12 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112-116年)土地利用領域暨海岸及海洋領域第2次行政研商會議 議程 會議紀錄 簡報
112.7.12 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112-115年)土地利用領域第3次行政研商會議 議程 會議紀錄 簡報
113.5.1 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112-115年)土地利用領域第4次行政研商會議 議程 會議紀錄 簡報
113.10.4 「土地利用領域氣候變遷調適範疇界定」座談會 議程 會議紀錄 簡報
113.11.1 專題演講「AI驅動都市規劃—因應氣候變遷的調適與韌性策略」 議程 - -
113.12.20 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112-115年)土地利用領域第5次行政研商會議 議程 會議紀錄 簡報
114.4.18 土地利用領域「淹水、坡地崩塌氣候變遷風險評估」座談會 議程   簡報

肆、參考資料

一、氣候資訊公開平臺(環境部氣候變遷署)

二、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112年11月核定版)

三、111年土地利用領域調適成果報告(其餘年度成果報告,請至氣候資訊公開平臺下載)

四、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112-115年)

五、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107-111年)

六、土地使用領域行動方案(102-1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