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擴大推動再生水建設,確保民生與科技產業用水無虞

國土管理署指出,全球暖化造成的氣候變遷,以至於近年來極端氣候已成為常態,短時強降雨及乾枯常旱之氣候異常頻率增加,使得水庫依賴降雨量之傳統水源日漸匱乏。國土管理署為解決水資源利用不受降雨豐枯影響,推動興建公共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工程,以污水處理廠的污水做為再生水源,有效及時緩解國內水情不佳期間水資源運用,目前再生水廠已每日供水12.35萬噸再生水,供應鄰近高科技產業使用,並持續擴大再生水運用,推動16案再生水建設,能提高供應至62.81萬噸再生水。

再生水推動獲肯定,公部門攜手擴大推動

國土管理署表示,今(112)年上半年,臺灣南部發生近30年降雨量新低的旱象,在內政部、國科會與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協調高雄鳳山、高雄臨海、臺南永康、安平4座既有的再生水廠,額外增加供應每日約2萬噸的再生水,作為產業用水調度使用,不僅穩定高科技產業用水,也強化整體水資源調度彈性及供應韌性,使再生水在上半年度嚴峻的水情考驗期間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為進一步連結下水道建設公共價值,國土管理署擴大再生水建設至16座,規劃在桃園、新竹、臺中、臺南及高雄等6個區域挹注251億元辦理相關建設,預計於115年底再生水供應量可達每日31.45萬噸,最終16座再生水廠全數完成,供水量將達每日62.81萬噸。其中規劃用於高科技產業製程者的再生水約有6成(每日37.51萬噸),除原有案件供應南部科學園區用水外,擴大推動的案件也將再生水供應至新竹及中部科學園區。在保障一般民眾的用水權益之餘,也提供工業所需用水,讓水資源朝著永續循環之路邁進。

單位主管:陳志偉 組長
聯絡電話:02-8995-3926
發稿單位:下水道永續營運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