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人本街道黑客松」頒獎 內政部國土署:青年創意無限 跨國共築人本幸福.永續街道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今(5)日舉辦首屆「人本街道黑客松–大專院校學生競賽」頒獎典禮暨記者會。內政部攜手長期支持臺德教育交流與城市街道發展議題的德國在台協會,共同頒獎給獲獎的大專院校,期許透過競賽方式達到促進跨領域合作,共同加速人本街道公共服務的優化與創新。這次競賽以「幸福.永續街道」為主題,共吸引近50組大專院校青年朋友組隊參加,經評審委員以創意性、可行性、永續性與人本理念等指標綜合評比,最終獲選卓越金獎的團隊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銀獎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及銅獎輔仁大學。此外,金獎團隊將取得到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參加作品成果交流機會,未來期盼繼續集結大家的努力,以具體行動解決社會關注議題,增進跨國的交流與合作。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副署長於望聖表示,金獎團隊-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以「人行道行得通」為題,透過影像辨識人行道上的障礙物,進行障礙物熱區分析與類型歸納,政府部門可依據此資訊擬定針對性策略,也提供民眾主動回饋資訊的管道,在有限資源下實現效益最大化,鼓勵更多民眾參與人本環境改善行動;銀獎團隊-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則是以「等一下,綠就來了:智慧行人響應式號誌系統」為題,希望透過影像辨識及動態號誌調整,考量各年齡層之用路需求,改善用路人行走的體驗及安全性;銅獎團隊-輔仁大學以「擺脫行人地獄:校園周邊道路優化模組」為題聚焦在學生群體的用路安全,針對行人空間不足、人車衝突頻繁的問題提出方案,透過分類圖表與模組化設計,建立一套詳細且具有系統性、可複製的交通優化模型,提供具備社會包容性的設計方案;從提案中可看出學生們的創意,如:來自大同大學的團隊以「在地微光」為題,以夜間女性行走安全為核心,整合街燈照明、地理資料、都市分區與社群評價等多元資料,進一步強化公共安全支援,展現對通行者的細膩關注;另國立中山大學的團隊所提出的「巷弄聲景再生計畫—建構老幼友善街道的感官導向系統」,從居民聲音經驗與地方敘事出發,辨識街道中的聲音不適與需求,並透過模組化、參與式設計策略重塑街道聲景,使聲音成為承載經驗、記憶與公平的城市資源。在此感謝所有團隊及得獎者所提出的方案,讓街道轉型工作透過青年的加入,注入更多活力與熱情,同時創造社會實踐與創新的可能。
德國在臺協會教育暨科技組長金力安表示,交通安全及人本街道環境的建構,是需要跨領域合作才能促成的,包括政府各機關間的互相協力,以及串聯地理學者、工程師、城市規劃到心理學專家等,還有相關產業與民間的努力,而臺灣與德國在交通管理與城市治理面臨類似挑戰,所以彼此是能夠相互交流的合作夥伴。本次金獎團隊將取得前往德國柏林工業大學交流機會,相信能帶回更多的分享與故事。
於副署長最後表示,青年學子是城市永續發展的關鍵力量,內政部秉持資訊公開、擴大民眾參與街道改善討論與行動的精神,經由這次人本街道黑客松活動,鼓勵大專院校學生關注人本道路與環境議題,透過大家的努力,讓臺灣能夠成為一個具備安全、舒適通行環境及行人友善的國家。再次恭喜獲獎團隊,同時也要感謝德國在臺協會提供跨國交流與合作機會,讓獲獎學子能有機會到國外拓展視野,期盼大家繼續發揮創意,跨國共築人本幸福永續街道。
今日出席貴賓,包括內政部國土管理副署長於望聖、德國在臺協會教育暨科技組長金力安、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諮詢委員許添本、國立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教授陳惠美、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所長兼系主任郭瓊瑩、及各大專院校學生等共同參與。
單位主管:蔡亦強 組長
聯絡電話:02-8771-2798
發稿單位:都市基礎工程組